User Tools



書籍的社會史︰中華帝國晚期的書籍與士人文化 / McDermott(2009)

Citation - McDermott, J. P. (2009). 書籍的社會史︰中華帝國晚期的書籍與士人文化 (何朝暉, Trans.).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Keyword - 周紹明

Content

中文版代序 書史與士人書籍的非士人背景 致謝一 引 言 第一章 1000—1800年間中國印刷  書籍的生產 米憐的記述 雕版印刷生產的變化 刻工的世界 第二章 印本在中國的崛起  藏書規模  印本的份額  獲取書籍的難易  出版物  商業出版 第三章 書籍發行與士人文化  贈予  購買  士人  局限 第四章 中國學術世界中獲取  書籍的難題  知識共同體?  政府藏書  私人藏書 第五章 改良的嘗試與知識共同體  解決方案  共享  共享協議  其他知識庫  長遠的解決辦法 第六章 士人著述與錢近仁的案例  對讀寫能力和書籍功用的認識  錢近仁與他的資助者 注釋 本書所涉及相關書目的說明 索引

研究書目導讀

如叶德辉的《书林营话(时书林余话)}C北京:叶 (北京:中华书 局,1957,1999年第4次印刷),是在缺乏现 E像《文| 献》和《文史》这样的中国刊物和当代图书馆出版的 剧目录上表现得 二《北京图书制籍善本书目H北京:书目文献出版 社,1989),以E 的《中国古籍 善本书目~ (上海:上海古籍,1986-1996)。这部目录的更新版26' 街连读编的七珊(中1古籍善本j、目H北京:线装书局, 了《台湾公藏善本书名索引} (台北“中央图书馆” ,1971 )。 了《静嘉堂口L籍分类目录H东京, 1930) ,其中宋元印本扩充为详细的《静嘉堂文库宋元版图录}(东 京:汲古书院,1992 ;2册)。不幸l 市《尊经阁文库 汉籍分类目录H东京,1934和1935 )和《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 it~: ,19l6 ; 1971修订本)之外t 的《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H上海:上海辞 书出i社,1999)。 ,以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亚 图书馆( Gest Library of East Asian Books)为基地的“中国善本书项 目”( Chine回Rare Books Project) ,致力二

托马斯·卡特(Thomas Carter)的开拓之作{中国印刷术的 发明及其西传} (The In附仰n of Printing in China and Its Spreαd Westwar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25; ;~cond rev. ed. ,1. C. Goodrich 址,New York: Ronald Press, 1955) ,使我有 ,使我们对F 古腾堡之前印刷技术的一般性认识大大前进了-步。虽然它出版 于将近-个世纪前,但它所包含的大量信息,仍是讨论这些发明的 技术特性的基础。伯希 伯希和(Paul Pelliot)的《中国印刷术的初 兴) (Les débuts de I'盯m叩pr门zmπm阳ze e佣n Chine ,Paris: Imprimerie national,1953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这部著作许多意味深长的论断仍有 奇于仔细探讨。重 。更新、更全面的是钱存训(Tsien Tsuen-hsuin)的大 作、李约瑟(Joseph Needham)著名的系列著作之一《中国科学技术 史·第五卷化学及相关技术·第一分册纸和印刷~ (Science αn Civilisation in Chinα,Chemistry αnd Chemical Technology,V,Pαrt 1: Paperαnd Print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这本书是作者一生研究和整理中国书籍的结晶,其内容大 大超越了书包所标示的讨论印刷技术本身。它涵盖了从墙纸和礼 仪用纸,到制墨技术和中国书籍形制和装帧的方方面面。在这部 令人肃然起敬的书中,雕版印刷方面谈得最少的可能是书法。关 。关 于书法在中国印刷中的地位,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和朱鸿 林(Hung-lam Chu)的《书法与东亚书籍) ( Cαlligraphyαnd the Eαst Asian Book (Boston,MA:Shambhala,lnc. ,1989))中有可靠的 论述。羌 3关于古籍修复和装被的详细图解,没有比杜伟生的《中国 古籍修复与装被技术图解}(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更好 的著作了。 要想全面获得关于雕版书籍生产的许多技术特性的详细历史 资料,可以参考瞿冕良编的《中国古籍版刻辞典~ (济南:齐鲁书 社,1999 )。目前已知宋、元、明雕版工匠(主要是刻工)的最全名 录,可见于王肇文{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H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0 )和李国庆《明代刊工姓名索引H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这 3同样,没有哪部印刷术语辞典比 得上大卫·巴克(David Barker)的《英中对照印刷术语词表} (An '!;nglish-Chinese Glossαry of Printmaking Terms, Belfast: University of Ulster Press, 1995 )。 :t张秀民里程碑式的《中国印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且其学识的广博和深度脱颖而出。这一领域中几乎没有哪 部著作能像这本书一样包含如此广阔的论题和丰富的材料,它显 然是一个杰占学者的毕生心血之作。这f 。这部书经过韩琦非常到位的 修订和扩充,2008年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再版。杨自 ,杨绳信的《中国版 刻综录H咸阳: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是一部综论印刷的新颖著 作,首次列出了从唐代到清末所有朝代出版的书籍。该书分别按 朝代、出版者类型、出版者名称、出版时间排序,构成了1912年前 的出版物目录,范围涉及国家图书馆的三部目录、其他大型图书馆 的十一部目录和以前已经出版过的三部书目或论著。虽然在今天 拍数字时代己显得不够用,但它仍然是唯一一部已出版的、试图对 整个帝国内的出版记录进干亏,总体编年排序的目录学著作。

2从1930直引:970年代,著名的书目 学家长泽规矩也事实上研究了所有历史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中文书 籍生产,其十卷本的详尽目录学研究著作《长泽规矩也著作集} 267 (东京:汲古书院,1984) ,对于藏书家和社会史家同样有用。另一 有。另一 部主要用日文撰写的关于中国书籍研究的综论性文集,是最近出 版的会议论文集《柬7:';7出版文化研究. I之bt.:f h}(东京:二 玄社,2004 )。它的二十六篇文章分别用日语、中文和英语撰写,涵 盖了从唐代到20世纪的所有时期,是体现过去二十年中国书籍研 究广泛化和国际化的极好例证。I 至于单个作者用日语写作的综论性著作,大内白月的《支那 典籍史谈H东京:昭森社,1944 )是一部有用的中国书史介绍性著 作,可能知之者不多。它j 它所引用的资料在当时看来很了不起,现在 看来仍令人印象深刻。但 但是最重要的日文综论性著作无疑是井上 进的《中国出版文化史H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2) ,这是 一部论述从周代到清初中国书文化的出色著作。作者的主要兴 趣,是印本如何在宋、元、明三代在精英圈子的阅读中取代手写本。 但是,井上对史料的驾驭、对新旧论题的洞见以及所讨论的问题范 围之广,都使这本书成为任何→个哪怕只是稍想了解这些世纪里 中国刷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读者的基本读物。包2 〉包销雅对此书富有 洞察力的书评刊于《国际亚洲研究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n Stndies 2.1 ,January 2005 ,pp. 135-165) ,很好地揭示了井上 的发现。人们曾 10关于邱刷的早期历史,可以看两部 f名的中文文集,宿白的《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H北京:文物出版 社,199月和李致忠的《肩朴集H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 崔瑞德(Denis Twitchett)在他的《中古中国的印刷与出 板~ (Printing αnd Publishing in Medieval Chinα, London: The Wynkyn de Warde Society, 1983)一书中对唐宋印刷的考察,巧妙地 引介了许多以前没有被西文著作提到的中文和日文著作。他的机 敏评述和广阔的关注点,使这部书对于那些对中国书籍生产的头 6个世纪特别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十分重要。在过去10年中, 在过去10年中,蒂莫 西·巴雷特(Timothy Barrett)发表了一系列很有趣的论文,其中最 著名的是“印刷的兴起和传播:宗教因素新探” ( “The Rise and Spread of Printing: ANew Account of Religious Factors” , London: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Working Papers in the Study of Religions, 2001 ) ,这篇文章讨论了中国印 同刷 起源的诸维度。他的主 也的著作常常从各种角度来集中探讨中国雕版印 刷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宗教和手工业生产一一这是被许多学者所 忽略的,因此对于印刷术在除书籍以外的媒体(如符咒、织物、纸 币)的应用特别具有启发意义。他最近出版的书《发现印刷术的 3他最近出版的书《发现印刷术的 女人~ (The Womαn Who Discovered Printing,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 ,先是从唐代中国的政治和宗教背景,然后从 更广的欧亚大陆的视角来大胆地探讨这些问题。还有-篇很好的 。还有一篇很好的 用英文写作的论文“长安东市的印刷业” ( “The Printing Industry in Chang' an's Eastern Market,” Memoirs of the TδyδBunko ,2004, pp. 1-42) ,作者是日本学者妹尾达彦。这篇文章是关于这个唐朝首都 所出版的书籍和其他印刷品的重要研究的发韧之作,它还对宋代 1 以前东亚以外其他地方留存的印刷品作了-个很好的概述。宇文 主。宇文 所安(Steven Owen)的“唐代的手写本遗产:以文学为例” (“The Manuscript Legacy of the Tang: The Case of Literature,”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67.2 ,December 2007 ,pp. 295-326) .对10 I 至11世纪的手写本世界作了深入的探讨。 综论性的XI-断代出版的有用著作,宋代有王河《宋代图书 史论H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 ,元f . ,元代有田建平《元代出版 考H石家庄:河北出版社,2003) ,明代有缪咏禾《明代出版史稿》。 毫三部著作汇集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引人了过去一般讨论中国印 刷的著作经常忽略的问题(如道教与佛教印刷、外文语种印刷、印 刷对外国的影响、装订方式的变化)。宫纪子的《毛二/ :::t}v峙代η ,宫纪子的〈毛ν:Uv峙代们 出版文化~(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6 )是最近出版的一部 关于蒙古统治时期中国文化的著作,聚焦于有关出版的各个方面, 其中含有元代多种书籍出版的大量信息。 是顾志兴的《浙江出版史研究}(杭州I:浙江 人民出版社,1991) ,涵盖了从9到13世纪晰汪的出版史。李致J 。李致忠269 的《宋版书叙录}C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4 )以一个著名目 录学家的眼光对六十部宋刻本作了详细描述,其中多数收藏于位 于北京的国家图书馆。用西文撰著、同时也是诸语种论1 用西文撰著、同时也是诸语种论著中最好 的对12、13世纪杭州印刷的全景式论述,当推艾思仁( Sören Edgren)的“南宋杭州的印刷” ( “Southern Song Printing at Hangzhou,” Bulletin of tl!e Museum of Far Eαstern Antiq山ties 61,1989, pp.1-212)。宋和 宋代以来(直至20世纪)山西的出版记录及其评注, 有李晋林、畅引婷编《山西古籍印刷出版史志H北京:中央编译出 版社,2000)。要 贾晋珠(Lucille Chia)关于宋代(以及元明)福建出 JW!t的重要著作,下面将会论及。 。明代印 本书搜集最全面的仍属杜信孚《明代版刻综录)(扬州I:江苏广陵 有错刻印社,1983) ,尽管还有缺漏3明代书籍发行和贸易最富信 。明代书籍发行和贸易最富信 息怪的史料应属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上海: rjJ华书局,1958 ) 中的一系列记述,本书中曾多次引用。在过去二十年中,大木康和 在过去二十年中,大术康和 井上进两位日本学者的著作引起了很大的关注。1991年,大木的 长篇论文“明末江南亿扫tt毛出版文化。〉研究”({魔岛大事文事 部纪要》第50卷第1期,1991年1月,特辑号,第1-176页) ,提出 了大量新课题,剌激了研究明代文化的日本学者和他国学者开展 类似的研究。他i 他的这篇文章以及其他几篇文章后来结集为专书 《明末江南η出版文化h东京:研文出版,2004 )。同样,井上进写 1同样,井上进写 下了研究明代印刷的开创性论文,著名的“藏毒ι植害”({柬方事 辍}62 [1990J,第409-445页)和“毒肆·害寅·文人” (荒井健 编《中草文人η生活~,东京:平凡社,1994,第304-338页) ,这些 论文构成了他2002出版的综论性著作的基础。这些论文的成果 :。他的近期论文被收入他的《喜林。〉眺望、 伍统中国η毒物世界~(东京:平凡社,2006) ,继续展现他对于从 方志、插图书籍,到冷僻学问和爱好的书目提要等许多论题富有想 象力和启发性的论述。 唯一用英文写作的研究明代印刷的成果是吴 光清(Kwang Tsing Wu)的“明代的印刷与印刷者” ( “Ming Printing and Printers”, Hα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7.3 , February 1943, pp. 203-260)。幸 3包销雅和周启荣(Kai-wing Chow)编辑的会议论文集《中华 帝国晚期的印刷与书文化} (Printing αnd Book Culture in Lαte Imperial Chinα, Bereke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收入 了明清两代书籍社会史研究的许多优秀范例。南京的书坊、小说 南京的书坊、小说 戏曲的印刷、畅销书的范围、北京的满语出版物,聊举几个这本书 里提力的新课题,它们指明了这一领域今后一两个阶段所将要探 讨的问题。 周启荣的《中国近代早期的出版、文化与权力> (Publishing, Culture ,and Power in Early Modern China,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汇集了有关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的书文化,尤 其是关于出版和写作圈子的大量资料。该书对于江南晚明士人中 商业印刷文化的形成与运转的论述尤其在用。更具体的以府为鸟 更具体的以府为单 位的研究,包括叶瑞宝关于苏州府的几篇文章,最著名的是他对商 业书坊的里程碑式研究“苏州书坊刻书考” (<江苏出版史} 1992 年第3期,第78一149页)。曹正元的“; 曹正元的”苏州官家刻书考略“(~江 苏出版史>1992年第3期,第44-61页)概述了官方的出版机构, 使苏州的出版图景完整起来。魏爱莲(Ellen 魏爱莲(Ellen Widmer)的”杭州和 苏州的还读斋:十七世纪出版活动研究“ ( “The Huangduzhai of Hangzhou and Suzhou: A Study in Seventeenth Century Publishing,”厅αrvαrd Journal of Asiαtic Studies 56.1 ,June 1996, pp. 77122)关注的是杭州和苏州的书坊,她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今后会日 趋流行。安 安徽南部的徽州府也因其印刷传统吸引了很多注意力。 介绍和讨论当地出版活动和出版机构的著作有刘尚恒的《徽州刻 271 书与藏书> (扬州:广陵书社,2003) ,以及E 以及更全面、更深入的米盖 拉·巴索蒂(Michela Bussotti)的著作《徽派版画一一16世纪末至 17世纪中叶中国插图书籍研究~ (Gravures de H山,Étude du livre illustré chinois [de lαfin du .\Vfe siècle d Iιpremière moitié du XYlIe siècle ] ,Paris: École française d' Extrême Orient, 200 1 )。 关于福建,有谢水顺、李蜒的《福建古代刻书~(福州:福建人 民出版社,1997 )。这部综述福建多个出版地点印刷活动史的书, 时间跨度从宋初至清末,将近1000年,重点放在从宋至明闽北的 建阳地区。近年,贾晋珠和包销雅两位美国学者1 旺年,贾晋珠和包销雅两位美国学者,为我们理解福建 印刷史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她们充分利用了近年来中国研究 条件的进步,到图书馆查阅善本古籍,到历史上的出版中心从事田 野调查。这样她们全面掌握了现存的书目资料,又获得了当地图 书印刷文化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克服了福建印刷史研究中手写本 和印本记录不足的诸多障碍一一这种资料上的缺乏曾使过去从社 会经济史角度来撰写福建书籍史举步维艰。她们这样做的结果, 促使学者们的兴趣从印刷的技术问题转移开来一-在中国由于资 料的匮乏探讨这些问题是如此困难,转而探究书籍的发行、阅读趣 昧和阅读行为。 贾晋珠的《为利而印:福建建阳的商业出版者(11至17世 纪) '.» (Printing for Profit, the Commercial Publishers of Iiα町αng, Fujiαn (11 th-17th Centuri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2) ,是一部研究宋代印刷的里程碑式著作。它对 这个”出版流行书籍“的中心现存印本资料的掌握是无与伦比的, 是用西文撰写的致力于研究中国一个地区的书籍生产的首部著 作。作者的论述详尽周密,辅之以敏锐的历史分析,使她能得出跑 越以往研究宋代出版的历史学家的论断。在这个研究领域,通常 极易陷于琐碎的细节描述或缺乏根基的宏观叙述,而她事实上能 够高屋建专瓦地把握这-地区出版历史的基本数据,同时在写作中 又入木三分。她的一 她的一些发现浓缩在她的论文”麻沙本:从宋至明 ill阳的商业出版“ (“Mαshaben: Commercial Publishing in Jianyang from the Song to the Ming,” pp. 284-328, in Paul Jakov Smith and Richard von Glahn,eds. , The Sung-Yuan-Ming Tramition in Chinese li~lor'lμ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er ,2003 )中。 对于福建的一个偏远农村地区,包简雅作了开拓性的田野调 查和文献调查工作,形成了她细致人微的研究著作《文化中的商 业: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四堡书业~ (Commerce in Culture: The Sibαo Book in the Qingαnd Republicαn Period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7)。这部令人叹为观止的著作描述了从 16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福建四堡地区,以及广东、广西和江西南 部副图书出版和发行活动。她在书中的发现将告在下-阶段形成 对清代和民国”民间“和地域出版的讨论,同时彰显了田野调查对 于深入研究地方书文制q必要性。 明代和刷的噜个直坚侧I町,即单张的黑白或彩色版画,在目前 最好的单卷本'1'1叫版画m~ 'I' /I~ ~ï代版画展H町田:町田市立国 隙版面美街馆,1988 )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小林宏光关于中国版 〉小林宏光关于中国版 画的研究优秀辛苦作《中国η版画} (东京:东信堂,1995 )对所有中 国书籍的研究者来说都是有益的读物,而不仅仅是对艺术史家有 用。 关于清代出版,上面提到的包绢雅的著作,以及她与周启荣编 的论文集,是目前西方学术界的主要成果。中国 1也们的研究通常集中于政府审查制度,在关 ?边一问题的一系列优秀论著中,罔本3之的《清代禁毒。〉研究》 (东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96 )因其对史料的掌握和论 述的深度脱颖而出。卡正民( Timothy 卡正民(Timothy Brook)的文章”中国十八世 纪的审查制度:来自书业的角度“ ( “Censorship in Eighteenth Century China: A View from the Book Trade” , Cαnαdian JournαI of llis~ry22.2 ,August 1988,pp.177-196),透过通常浅表描述书业 和1政府市查制度的清代史料,探讨了其运作中的若干细节(该文 经过修改,加入了明代政府审查制度的材料,收入氏著《明代社会 巾的同家~ The Chinese State in Ming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urzon ,2005) 0 {百 何谷理(Robert Hegel)的《中国帝国晚期插图小说 的 } (Reαding Illustrαted Fiction in Lαte Imperiαl Chinα, lanford, CA : Stanford University )阳,1998 )是研究消代小说的”. 273 己作。关二 足于清代的地方书文化,迄今为止最详尽的中文著作是 二之作。关于有 孙殿起的《琉璃厂小志H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书中大部 协内容是北京著名书肆琉璃厂的资料汇集。 ! 两千多年来藏书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定义。我身份的一种活 动。最近,在经历20世纪上半叶几十年很大程度之由于政府压制 的休眠状态后,这个话题似乎作为一种反弹而苏醒了。关于 5叶昌炽( 1847一1917 )的 《藏书纪事诗H初版于1909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是关 于10世纪至20世纪初100多位藏书家极其丰富的传记资料汇编 (该书的续作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收入了民国时期155位 藏书家的资料)。一般 一般认为叶氏这部便于利用的概览性著作是关 于中国藏书家最可靠、资料最丰富的书,这一领域的所有学者都会 怀着感激之心经常翻阅它。关于中国藏书楼的一些重要史料 关于中国藏书楼的一些重要史料,收 录于李希泌、张树华的《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春秋至 五四前后n<北京:中华书局,1982) ,使用方便。

藏書家研究, 個人藏書活動研究

  • 工具書
    • 李玉安和陈传艺《中国藏书家辞典)(武汉:湖北教育出 顿社,1989 )
      是一部简明而又特别实用的藏书家传记辞典。它的时间跨度从秦代(公元前221一前202年)直至20世纪末,其内容不仅仅是对以往出版过的传记辞典的重复 - 这种做法在中国出版界司空见惯。
  • 通論專書
    • 傅璇琼和谢灼华,两卷本《中国藏书通史》(宁波: 宁波出版社,2001)
    • 任继愈主编,三卷本全景式著作《中国藏书楼》(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
    • 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史》(郑州: 大象出版社,2001)
  • 斷代研究: 宋
    • 潘美月《宋代藏书家考》(台北:学海 出版社,1980 )
  • 斷代研究: 宋 書目研究
    • 晃公武《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
    • 刘焕阳《宋代晃氏家族及其文献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4 )提供了关于其藏书活动的许多信息
    •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丛书集成》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
  • 斷代研究: 明 書目研究
    • 冯惠民、李万健《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4) ,方便利用。遗憾的是,这部书没有收入15世纪上半叶最重 275 耍的私人藏书家杨士奇为他自己的书所作的题跋,这些题跋收在 {东里续集H{四库全书珍本》本)中。
    • 杨士奇为他自己的书所作的题跋,这些题跋收在 {东里续集H{四库全书珍本》本)中。
  • 期刊雜誌
  • 《藏书家》杂志(1999年四月至今)

家族藏書研究

波范氏天一阁藏书楼所吸引的 学者的注意力比其他任何私 藏书楼都要多,主要是因为它是口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和私 人藏书。汇集这-藏书楼及其藏书资料最丰富的著作或许是蔡佩 玲《范氏天一阁研究H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1) ,同时天一 柳和城等《藏书世家》中有关于范氏和其他十二宗明 清家族藏书的丰富资料。

仲伟行《铁琴铜剑楼研究文献集) (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汇集了关于清代和民国初年著名的常 熟瞿氏铁琴铜剑楼的有用史料和评注。

官方政府藏書研究

  • 通論
    • 《中国藏书楼》第一册和《中国藏书通史》第一册的论述是目前最完备的。
  • 宋代政府藏書研究
    • 约翰. H. 温克尔曼 (John H. Winkelman) 《南宋的皇室藏书, 1127-1279 》( The Imperial Library in Southern Sung China, Philadelphia, P A: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74;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n. s. 64. 8)
      仍是关于宋代政府藏书及其历史的最好著作
    • 陈骏《南宋馆阁录》
    • 佚名《续录》北京:中华书局,1998 )
    • 程俱《麟台故事校证》(北京:中华书局,2000)
  • 明代政府藏書研究
    • 顾力仁《永乐大典及其辑供书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 )。

地方藏書研究

  • 丁申《武林藏书录)({丛书集 成》本,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中研究了杭州府藏书,
  • 蒋镜寰的《吴中先哲藏书考略~(苏州I:苏州图书馆,1937 )研究了苏州 府藏书,
  • 郑元庆的《吴兴藏书录)(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研 究了湖州府藏书,
  • 顾志兴《浙江藏书家藏书楼} (杭州:浙江人民出 版社,1987 )研究了浙江藏书,
  • 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 (北京:中华 书局,1981 )研究了江苏、浙江两省藏书。
  • 叶瑞宝《苏州 藏书史~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汇编了关于苏州藏书史的 资料,其体例值得借鉴。其重点虽放在私人藏书家(不同于一般 如著作,该书很好地利用了藏书家的题跋)上,但该书也少见地包含 了寺庙和官学藏书的资料。
  • 张慧剑编年体的《明清江苏文人年 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中,有关于江苏阅读和出版活 「气吧!而丰富的有用资料。 动的十分全面丰富的有用资料。
  • 也李国庆为周叔强 (即周明扬,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之父)所作的藏书活动 编年史《强翁藏书年谱~ (合肥:黄山书社,2000 )更好的了。该书 的出版提供了充足的证据,表明在今天高度商业化的中国,对书籍 和藏书的传统兴趣毫无疑问在复兴。虽然它不像一个世纪以前那 样处于精英文化的中心,但它继续在一些都市圈子里盛行,构成了 一个广泛的社会网络,值得无论是研究今天还是过去的中国文化 的学者关注。
  • 杜德桥(Glen Dudbridgei引人入胜的《中古中国 的失榕典籍> (Lost Books of Medieval Chine ,London: British Museum,2000) .fl的述f在帝国历史的头一千年里中国书写和印刷文化 遗产的散快。
  • 戴仁(Jean-Pierre Drège)的《手写本时代的中国藏书 E (卡世纪前)} (Les bibliothèques en Chine αu temps des mαm (j叫liαu Xe siècle) , Paris:丑cole française d' Extrême-Orient, 19~1 ) ,利用了7Ä富的史料来描述10世纪前政府、寺庙和私人藏书的发展

关于宋代,龙彼得( Piet van der Loon)的《宋代藏书中的 道教文献} (Taoist Books in the Libraries of the Sung Period, London: Ithaca Press, 1984 )中有对道教机构藏书的独一无二的介绍, 具中南宋的-些道教机构在宋代皇室的支持下藏有数量巨大的手 写和印刷宗教文献。

若想从宏观上了解整个清代的藏书发展状 况,读者就要去看七十年前谭卓垣(Tan Cho-yüan)关于这一问题 的著作《中国清代藏书的发展,1644一1911}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braries under the Ch' ing Dynasty,1644-1911 ,上海:商务 印相馆,1935) ,这部书今天仍很有用。

关于17和18世纪,

本杰 明·艾尔曼的《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的思想与社会变化 277 请丽向~ (From Philosophy to Philology,Intellectualαnd Social Aspects of Change in Lαte Imperial Chinα, Cambridge: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1984 ; second revised ed. ,Los Angeles: UCLA Asian Pacific Monograph Series ,2001 )

盖博坚(R. Kent Guy)的《乾隆晚期皇帝的四库、学者与国家~ (The Emperor's Four rreαsuries ,Scholαrs Qld the State in the Lαte Ch' en-liLng Era ,Cambridge, MA:COUI,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tlarvard University, 1987) ,仍然是在清代社会和政治史领域研究民间藏书作用的 重要著作。

自文思仁等编 《美国所藏的中国善本) (Chinese Rαre Bωks in American Collections ,New York: China House Gallery, Chinese Institute in America, 1984) ,

郭恩、( Moniq肥CohelJ;、蒙哥( Nathalie MJnn川编 《中国印刷~ (Impressions de Chile, Paris: Bibliotl沱que N ationale , 1992) 0 {美国所藏的中国善本》对于体现中国出版和藏书精英传 统的一些珍贵载体的流传史作了学术性的评论,{中国印刷》中有 许多中国印刷品的专业说明和精彩图版,其中-.l1是出版物是与耶 稣会士和其他西方人合作完成的。

中国历史上的识字率

  • 罗友枝(Evelyn Rawski)的《清代的教育与大众识字率》 (Education and Popular Literacy in Ch' ing China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9)
    是一项前卫而引人争议的研究, 该书从19和20世纪的史料中搜集了中国和西方关于这一问题的许多重要材料。
    • 伊维德在《通报》( T'oung Pao LXVI. 4-5 (1980), pp. 314-324)上有一篇很有深度的书评,应与罗友枝的书一起看。
  • 亚历山大·伍德塞德 (Alexander Woodside)写了一系列关于识字率的充满争议的探索性文章,其中包括“为识字而奋斗的中国人真实和想象的共同体”,收入许美德(Ruth Hayhoe)编《教育与现代化:中国经验》 ( “Real and Imagined Communities in the Chinese Struggle for Literacy ,” pp. 2245, in Ruth Hayhoe ,ed. , Educ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Chinese Experience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92 )。
  • 亚历山大·伍德塞德 (Alexander Woodside)和本杰.艾尔曼编的会议论文集《中华帝国晚期的教育与社会, 1600-1900》(Education aα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600-190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
    包含了 研究识字率的学者感兴趣的多个维度的信息。
  • 梁其姿的《施善与教化 一一一 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对于推动和尊崇识字率的民间崇拜进行了许多非常有益的讨论
  • 马兰安(Ann McLaren)《中国民间文化与明代说唱} (Chinese Popular Culture and Ming Chantefables ,Leiden:E. J. Brill,2001)
    对阅读现象和民间文献的睿智把握, 是一部非常好的指南。

期刊

  • 《东亚图书馆杂志> (The East Asian Library Journal) (以前叫《葛思德图书馆杂志~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
    这本杂志里有许多关于中国、日本、韩国和越南手写本和印本资料的文章,为日益增长的东亚书文化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园地。它值得任何一个想追踪当今这一领域中一些最优秀成果的学者的注意。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书籍的历史为理解中国历史上的关键维度和事件开启了多种富有成果的研究路径。

書目

  • 钱存训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撰写的《纸和印刷》所附参考书目 – 中国书史原始和二手资料的完备目录
  • 钱存训在“中国印刷史简目”(《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第23卷 第1期(1990年6月) ,第179-199页)中对上述书目的补充
  • 王余光编的《藏书四记》(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8)中带有说明文字的书单
  • 包筠雅《国际亚洲研究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2. 1 (January 2005) ,pp.135-165) 上为井上进的《中国出版文化史》所写的书评的正文和注释。
  • 哈特马特·沃尔拉文斯(Hartmut Walravens)的《中华帝国以及中亚、朝鲜和日本的书和印刷:带注释的目录》(Buch- und Druckwesen im kaiserlichen China sowie in Zentralasien, Korea und Japan: eine annotierte Bibliographie , Stuttgart: Hieremann, 2007)是一部信息量极大、并加上注释曲关于东亚、尤其是中国书籍的各种论题的论著目录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