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Parsons, Talcott [帕深思]

in Craib, I. (1986). 當代社會理論, p.53-88

學術思想分期

in 王志弘. (2003). 社會變遷與社會演化(Hamilton, 1983; 1985; Savage, 1981):

行動

行為與行動的區分

in Parsons, T. (1991). 社會的演化, p.33

行為與行動的差別,也就是人類與動物的差別。包括了文化、學習、掌握符號、象徵體系以及意義的能力。

「人的有機發展是文化社會生活賴以發展的各種能力的基礎;它們乃學習以及組織習得的材料與模式等的能力,包括了根據象徵體系以將行為(behavior)組織的各種條件,如此的行為就構成了我們術語中所謂的行動(action)。」

行動條件(conditions of action)

(in Parsons, T. (1991). 社會的演化, p.2-8)

行動體系(systems of action)

in Craib, I. (1986). 當代社會理論, p.59-60

行動體系的分化(the differentiation of action systems)

in Parsons, T. (1991). 社會的演化, p.2-8

社會體系

體系比喻

社會體系的層次

功能先決條件(functional prerequisites)

  1. 適應(adaptation): 每一體系都必須因應其環境
  2. 目標達成(goal attainment): 每一個體系都必須擁有動員其資源,已達成其目標,並由此獲得滿足的手段
  3. 整合(integration): 每一個體系都必須維持其各部份之間的內部協調,並發展出應付偏差現象的方法
  4. 模式維持(pattern maintenance): 每一個體系都必須使自己盡可能地接近均衡狀態
主要體系 適應 目標達成 整合 模式維持
一般行動體系 生物體系 人格體系 社會體系 文化體系
社會體系 經濟體系 政治體系 整體社群關係 社會化過程

Concepts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