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Tools



林泉高致

Citation - 北宋。郭熙。《林泉高致集》

Keyword - 山水畫

原文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清 紀鈞 等撰  【林泉高致集一巻】(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蔵本)

旧本題宋郭思撰。思父煕,字淳夫,溫縣人,官翰林待詔直長,以善畫名於時。思字得之,登元豊五年進士,官至徽猷閣待制、秦鳳路経略安撫使。 書首有思所作序,謂艸角侍先子,毎聞一説,旋即筆記,収拾簒集,用貽同好。故陳振孫《書録解題》以此書為思追述其父遺蹟事実而作。 今案書凡六篇:曰山水訓,曰畫意,曰畫訣,曰畫題,曰畫格拾遺,曰畫記。其篇首實題「贈 正議大夫郭熙撰」, 又有政和七年翰林學士河南許光凝序,亦謂公平日講論小筆範式,燦然盈編,題曰《郭氏林泉高致》。 而書中多附思所作釈語,并称間以所聞註而出之。拠此,則自《山水訓》至《畫題》四篇,皆熙之詞,而思為之註,惟《畫格拾遺》一篇,紀熙平生真蹟,《畫記》一篇,述熙在神宗時寵遇之事,則當為思所論撰,而并為一編者也。

許光凝序尚有《元豊以来詩歌贊記》,陳振孫即称「已闕」,而此本前後又載入王維、李成《山水訣》、荊浩《山水賦》、董羽《畫龍輯議》各一篇,亦非郭氏原本之旧。 書末有「至正八年豫章欧陽必学重刻」一行,或即元時刊画者所附入歟?

別本又有《山水訣簒》一巻,亦題宋郭思撰,前有簽書河南府判官庁公事王緯序,称思述其父煕平日所説山水画法,好事者喜伝其文,而緯得之最先,大観四年,鏤版広之。 校其文與《林泉高致》所載《山水訓》一篇首尾相同,疑思先簒是編,後復増益之,為《林泉高致集》,而其書已行,故至今猶両存之也。 書末又有《圖畫見聞志》一卷,與郭若虛同名,而其文迥異。中載葉夢得《評畫行》,似非思所[亠倪]輯,疑本別為一編,乃続郭若虛書作者。後人因所収畫訣、畫題,皆思述其父之詞,故取附《山水訓簒》之末耳。以上二編,一與思書相複,一與思書無関,今倶刊除不録,而附存其目於此書之末,用以訂同異,備考核焉。

《四庫全書文淵閣本》

山水訓

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 丘園,養素所常處也; 泉石,嘯傲所常樂也; 漁樵,隱逸所常適也; 猿鶴,飛鳴所常親也。 塵囂缰[糸僵]鎖,此人情所常厭也。 烟霞仙聖,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見也。 直以太平盛日,君親之心兩隆,苟潔一身出處,節義斯系,豈仁人高蹈遠引,爲離世絶俗之行,而必與箕穎埓素黄綺同芳哉! 白駒之詩,紫芝之咏,皆不得已而長往者也。 然則林泉之志,烟霞之侶,梦寐在焉,耳目断絶,今得妙手郁然出之, 不下堂筵,坐窮泉壑,猿声鳥啼依約在耳,山光水色湟[水晃]漾奪目,此豈不快人意,實獲我心哉, 此世之所以貴夫畫山之本意也。 不此之主而輕心臨之,豈不蕪雜神觀,溷濁清風也哉! 畫山水有体,鋪舒爲宏圖而無余,消縮爲小景而不少。 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臨之則价高,以驕侈之目臨之則价低。

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須遠而觀之,方見得一障山川之形勢気象。 若士女人物,小小之筆,即掌中几上,一展便見,一覧便尽, 此皆畫之法也。

世之篤論,謂 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畫凡至此,皆入妙品。 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爲得,何者? 觀今山川,地占数百里,可游可居之處十無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渇慕林泉者,正謂此佳處故也。故畫者当以此意造,而鑒者又当以此意窮之,此之謂不失其本意。

畫亦有相法,李成子孫昌盛,其山脚地面皆渾厚闊大,上秀而下豐,合有后之相也,非特謂相兼,理当如此故也。

人之学畫,無異学書,今取鐘、王、虞、柳,久必入其彷佛。至於大人達士,不局於一家,必兼收并覧,広議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爲得。今 齊魯之士惟模營丘, 關陜之士惟模范寛, 一己之学,犹爲蹈襲,况齊魯關陜,輻員数千里,州州縣縣,人人作之哉!專門之学,自古爲病,正謂出于一律,而不肯听者,不可罪不听之人,逮由陳迹,人之耳目喜新厭故,天下之同情也,故予以爲大人達士不局於一家者,此也。

柳子厚善論爲文,余以爲不止於文。万事有訣,尽当如是,况于畫乎!何以言之? 凡一景之畫,不以大小多少, 必須注精以一之。不精則神不專, 必神與倶成之。神不與倶成則精不明; 必嚴重以肅之,不嚴則思不深; 必恪勤以周之,不恪則景不完。 故積惰気而強之者,其迹軟懦而不决,此不注精之病也; 積昏気而汨之者,其状黯猥而不爽,此神不與倶成之弊也。 以輕心挑之者,其形略而不圓,此不嚴重之弊也; 以慢心忽之者,其体疏率而不齊,此不恪勤之弊也。 故不决則失分解法, 不爽則失瀟洒法, 不圓則失体裁法, 不齊則失緊慢法, 此最作者之大病出,然可與明者道: 思平昔見先子作一二圖,有一時委下不顧,動經一二十日不向,再三体之,是意不欲。意不欲者,豈非所謂惰気者乎! 又毎乘興得意而作,則万事倶忘,及事汨志撓,外物有一則亦委而不顧。委而不顧者,豈非所謂昏気者乎! 凡落筆之日,必明窗浄几,焚香左右,精筆妙墨,盥手滌硯,如見大賓,必神閑意定,然后爲之,豈非所謂不敢以輕心挑之者乎! 已營之又徹之,已増之又潤之,一之可矣又再之,再之可矣又復之,毎一圖必重復終始,如戒嚴敵然后畢,此豈非所謂不敢以慢心忽之者乎! 所謂天下之事,不論大小,例須如此,而后有成。先子向思毎丁寧委曲,論及于此,豈非教思終身奉之以爲進修之道耶!

学畫花者,以一株花置深坑中,臨其上而瞰之,則花之四面得矣。 学畫竹者,取一枝竹,因月夜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則竹之真形出矣。 学畫山水者何以異此?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則山水之意度見矣。 真山水之川谷遠望之以取其勢,近看之以取其質。 真山水之雲気四時不同: 春融冶, 夏蓊郁, 秋疏薄, 冬黯淡。 畫見其大象而不爲斬刻之形,則雲気之態度活矣。 真山水之烟嵐四時不同, 春山淡冶而如笑, 夏山蒼翠而如滴, 秋山明浄而如妝, 冬山惨淡而如睡。 畫見其大意而不爲刻畫之迹,則烟嵐之景象正矣。 真山水之風雨遠望可得,而近者玩習不能究錯縱起止之勢, 真山水之陰晴遠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隱見之迹。 山之人物以標道路,山之楼觀以標勝概,山之林木映蔽以分遠近,山之溪谷断續以分淺深。水之津渡橋梁以足人事,水之漁艇釣竿以足人意, 大山堂堂爲衆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岡阜林壑爲遠近大小之宗主也。其象若大君赫然当陽而百辟奔走朝会,無偃蹇背却之勢也。 長松亭亭爲衆木之表,所以分布以次藤蘿草木爲振契依附之師帥也,其勢若君子軒然得時,而衆小人爲之役使。無凭陵愁挫之態也。 山近看如此,遠数里看又如此,遠十数里看又如此,毎遠毎異,所謂“山形歩歩移”也。 山正面如此,側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毎看毎異,所謂“山形面面看”也。 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 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謂“四時之景不同”也。 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陰睛看又如此,所謂“朝暮之變態不同”也。 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態,可得不究乎! 春山烟雲連綿人欣欣, 夏山嘉木繁陰人坦坦, 秋山明浄搖落人肅肅, 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看此畫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畫之景外意也。 見青烟白道而思行, 見平川落照而思望, 見幽人山而思居, 見岩泉石而思游。 看此畫令人起此心,如將真即其處,此畫之意外妙也。

東南之山多奇秀,天地非爲東南私也。 東南之地極下,水潦之所歸,以漱濯開露之所出,故其地薄,其水淺, 其山多奇峰峭壁,而斗出霄漢之外,瀑布千丈飛落于霞雲之表。 如華山垂溜,非不千丈也,如華山者鮮尓,縱有渾厚者,亦多出地上,而非出地中也。 西北之山多渾厚,天地非爲西北偏也。 西北之地極高,水源之所出,以岡隴擁腫之所埋,故其地厚,其水深, 其山多堆阜盤 而連延不断于千里之外。介丘有頂而 拔萃于四逵之野。 如嵩山少室,非不拔也,如嵩少類者鮮尓,縱有峭拔者,亦多出地中而非地上也。

嵩山多好溪,華山多好峰,衡山多好別岫,常山多好列岫,泰山特好主峰, 天台、武夷、廬、霍、雁蕩、岷峨、巫峡、天壇、王屋、林廬、武当,皆天下名山巨鎮,天地宝藏所出,仙聖窟宅所隱, 奇崛神秀莫可窮,其要妙欲奪其造化,則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飽游飫看,歴歴羅列于胸中,而目不見絹素,手不知筆墨,磊磊落落,杳杳漠漠,莫非吾畫, 此懷素夜聞嘉陵江水声而草聖益佳,張顛見公孫大娘舞劍器而筆勢益俊者也。

今執筆者所養之不擴充,所覧之不淳熟,所經之不衆多,所取之不精粹,而得紙拂壁,水墨遽下,不知何以 景于烟霞之表,發興于溪山之顛哉!后主妄語,其病可数。 何謂所養欲擴充? 近者畫手有《仁者樂山圖》,作一叟支頤于峰畔,《智者樂水圖》作一叟側耳于岩前,此不擴充之病也。 盖仁者樂山宜如白樂天《草堂圖》,山居之意裕足也。智者樂水宜如王摩詰《辋川圖》,水中之樂饒給也。仁智所樂豈只一夫之形状可見之哉! 何謂所覧欲淳熟? 近世畫工,畫山則峰不過三五峰,畫水則波不過三五波,此不淳熟之病也。 盖畫山,高者、下者、大者、小者, 碎向背,顛頂朝揖,其体渾然相應,則山之美意足矣。畫水,齊者、泪者、卷而飛激者、引而舒長者,其状宛然自足,則水態富贍也。 何謂所經之不衆多? 近世畫手生于呉越者,寫東南之聳痩;居咸秦者,貌關隴之壮;浪学范寛者,乏營丘之秀;媚師王維者,缺關仝之風骨。凡此之類,咎在于所經之不衆多也。 何謂所取之不精粹? 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豈能尽秀。太行枕華夏而面目者,林慮泰山占齊魯而勝絶者,龍岩一概畫之,版圖何異?凡此之類,咎在于所取之不精粹也。 故專于坡陀失之粗,專于幽閑失之薄,專于人物失之俗,專于楼觀失之冗,專于石則骨露,專于土則肉多。

筆迹不混成謂之疏,疏則無真意;墨色不滋潤謂之枯,枯則無生意。 水潺湲[水爰]則謂之死水,雲不自在則謂之凍雲,山無明晦則謂之無日影,山無隱見則謂之無烟靄。

今山日到處明,日不到處晦,山因日影之常形也。明晦不分焉,故曰無日影。 今山烟靄到意隱,烟靄不到處見,山因烟靄之常態也。隱見不分焉,故日無烟靄。

山,大物也, 其形欲聳撥,欲偃蹇,欲軒豁,欲箕踞,欲盤 ,欲渾厚,欲雄豪,欲精神,欲嚴重,欲顧 ,欲朝揖,欲上有盖,欲下有乘,欲前有据,欲后有倚,欲下瞰而若臨觀,欲下游而若指麾,此山之大体也。 水,活物也, 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環,欲肥膩,欲噴薄,欲激射,欲多泉,欲遠流,欲瀑布插天,欲濺撲入地,欲漁釣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雲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輝,此水之活体也。 山以水爲血脉,以草木爲毛發,以烟雲爲神彩, 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得烟雲而秀媚。 水以山爲面,以亭 爲眉目,以漁釣爲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 而明快,得漁釣而曠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山有高有下, 高者血脉在下,其肩股開張,基脚壮厚,巒岫岡勢培擁相勾連,映帶不絶,此高山也。故如是高山謂之不孤,謂之不什。 下者血脉在上,其顛半落,項領相攀,根基厖大,堆阜癰腫,直下深插,莫測其淺深,此淺山也。故如是淺山謂之不薄,謂之不泄。 高山而孤,体干有什之理, 淺山而薄,神気有泄之理,此山水之体裁也。

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貴堅深而不淺露。 水者,天地之血也,血貴周流而不凝滯。

山無烟雲如春無花草。 山無雲則不秀,無水則不媚,無道路則不活,無林木則不生, 無深遠則淺, 無平遠則近, 無高遠則下。

山有三遠: 自山下而仰山顛,謂之高遠; 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 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高遠之色清明, 深遠之色重晦; 平遠之色有明有晦; 高遠之勢突兀, 深遠之意重疊, 平遠之意冲融而縹縹緲緲。 其人物之在三遠也, 高遠者明瞭, 深遠者細碎, 平遠者冲淡。 明了者不短, 細碎者不長, 冲淡者不大, 此三遠也。

山有三大, 山大于木, 木大于人。 山不数十里如木之大,則山不大; 木不数十百如人之大,則木不大。 木之所以比夫人者,先自其葉, 而人之所以比夫木者,先自其頭。 木葉若干可以敵人之頭,自若干葉而成之, 則人之大小,木之大小,山之大小,自此而皆中程度, 此三大也。

遠山無皴,遠水無波,遠人無目。非無也,如無耳。

山欲高,尽出之則不高,烟霞鎖其腰則高矣。 水欲遠,尽出之則不遠,掩映断其派則遠矣。 山因藏其腰則高,水因断其湾則遠。

盖山尽出不唯無秀撥之高,兼何異畫碓嘴! 水尽出不唯無盤摺之遠,兼何異畫蚯蚓!

正面溪山林木盤折,委曲鋪設,其景而来不厭其詳,所以足人目之近尋也。 傍邊平遠, 嶺重疊,鈎連縹緲而去,不厭其遠,所以極人目之曠望也。

《四庫全書文淵閣本》

畫意

世人止知吾落筆作畫,却不知畫非易事。 荘子説畫史“解衣盤[石薄]”,此真得畫家之法。 人須養得胸中寛快,意思悦適,如所謂易直子諒,油然之心生,則人之笑啼情状,物之尖斜偃側,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覺見之于筆下。 晋人顧恺之必構層楼以爲畫所,此真古之達士!不然,則志意已抑郁沈滯,局在一曲,如何得寫貌物情, 發人思哉! 假如工人斫琴得峄[山澤]陽孤桐,巧手妙意洞然于中,則朴材在地,枝葉未披,而雷氏成琴,曉然已在于目。其意煩悖体,拙魯悶[口黒]之人,見铦凿[ ]利刀,不知下手之處,焉得焦尾五声揚音于清風流水哉! 更如前人言“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哲人多談此言, 吾人所師。余因暇日閲晋唐古今詩什,其中佳句有道尽人腹中之事,有装出目前之景,然不因静居燕坐,明窗浄几,一[火主]炉香,万慮消沈,則佳句好意亦看不出,幽情美趣亦想不成,即畫之主意亦豈易! 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應,方始縱横中度,左右逢原。世人將就率意,触情草草便得,  思因記先子嘗所誦道古人清篇秀句,有發于佳思而可畫者,并思亦嘗旁搜広引,  先子謂爲可用者,咸録之于下:  先子嘗誦詩可畫者

女儿山頭春雪消,路傍仙杏發柔条。心期欲去知何日,惆望回車下野橋。 ──唐羊士諤《望女儿山》

独訪山家歇還渉,茅屋斜連隔松葉。主人聞語未開門,繞籬野菜飛黄蝶。 ──長孫左輔《尋山家》

南游兄弟几時還,知在三湘五嶺間,独立衡門秋水闊,寒鴉飛去日沈山。 ──竇鞏《寄南游》

釣罷孤舟系葦梢,酒開新瓮[魚乍]開包。自从江浙爲漁父,二十余年手不叉。 ──無名氏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鴎日日来。渡水蹇驢只耳直,避風羸仆一肩高。 ──盧雪詩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王摩詰

六月杖藜来石路,午陰多處听潺[水爰]。 ──王介甫

数声離岸虜,几点別州山。 ──魏野

 思嘗助記

遠水兼天浄,孤城隱霧深。 ──老杜

犬眠花影地,牛牧雨声陂。 ──李后村

密竹滴殘雨,高峰留夕陽。 ──夏疾叔簡

天遙来雁小,江闊去帆孤。 ──姚合

雪意未成雲著地,秋声不断雁連天。 ──錢惟演

春潮帶雨晩来急,野渡無人舟自横。 ──韋應物

相看臨遠水,独自坐孤舟。 ──鄭谷

《四庫全書文淵閣本》

畫題

《世説》所載戴安道一事,安道就陳留范宣学,宣之讀書抄書,安道皆学,至于安道学畫,宣乃以爲無用而不喜。安道于是取《南都賦》,爲宣畫其所賦内前代衣冠宮室,人物鳥獸,草木山川,莫不畢具,而一一有所證据,有所征考,宣躍然从之曰: “畫之有益。” 如是然后重畫。然則自帝王、名公、臣儒相襲,而畫者皆有所爲述作也。 如今成都周公礼殿,有西晋益州刺史張牧畫三皇五帝,三代至漢以来,君臣聖賢人物,燦然滿殿,令人識万世礼樂,故王右軍恨不克見。而今士大夫之室,則世之俗工下吏,務眩細巧,又豈知古人于畫事別有意旨哉!

思因纂脱先子之良題

一種畫春夏秋冬各有始終曉暮之類,品意物色便当分解,况其間各有趣哉!其他不消拘四時,而經史諸子中故事又各須臨時所宜者爲可,謂如

春有 早春雲景,早春雨景,殘雪早春,雪霽早春,雨霽早春,烟雨早春,寒雲欲雨春,早春晩景,曉日春山,春雲欲雨,早春烟靄,春雲出谷,滿溪春溜,春雨春風作斜風細雨,春山明麗,春雲如白鶴,皆春題也。

夏有 夏山晴霽,夏山雨霽,夏山風雨,夏山早行,夏山林館,夏雨山行,夏山林木怪石,夏山松石平遠,夏山雨過,濃雲欲雨,驟風急雨,又曰飄風急雨,夏山雨罷雲歸,夏雨溪谷濺瀑,夏山烟曉,夏山烟晩,夏日山居,夏雲多奇峰,皆夏題也。

秋有 初秋雨過,平遠秋霽,亦曰秋山雨霽,秋風雨霽,秋雲下隴,秋烟出谷,秋風欲雨,又曰西風欲雨,秋風細雨,亦曰西風驟雨,秋晩烟嵐,秋山晩意,秋山晩照,秋晩平遠,遠水澄清,疏林秋晩,秋景林石,秋景松石,平遠秋景,皆秋題也。

冬有 寒雲欲雪,冬陰密雪,冬陰霰雪,翔風飄雪,山澗小雪,四溪遠雪,雪后山家,雪中漁舍,[舟義]舟沽酒,踏雪遠沽,雪溪平遠,又曰風雪平遠,絶澗松雪,松軒醉雪,水 吟風,皆冬題也。

曉有 春曉,秋曉,雨曉,雪曉,烟風曉色,秋烟曉色,春靄曉色,皆曉題也。

晩有 春山晩照,雨過晩照,雪殘晩照,疏林晩照,平川返照,遠水晩照,暮山烟靄,僧歸溪寺,客到晩扉,皆晩題也。

松有 双松、三松、五松、六松,怪木、古木、老木,垂岸怪木,垂崖古木,喬松至一望松,皆視寿用青松、長松。 思嘗見先子作連山一望松,帶一望不断之意,于一幅上爲之一老人以一手撫面,前大松作極引望之意,其老人若爲寿星所献之人雲。

石有 怪石、坡石、松石,兼雲松者也。林石兼之林木,秋江怪石,怪石之在秋江也,江上蓼花,蒹葭之致,可以映帶遠近作一二也。

雲有 雲横谷口,雲出岩間,白雲出岫,輕雲下嶺。 烟有 烟横谷口,烟出溪上,暮靄平林,輕烟引素,春山烟嵐,秋山烟靄。 水有 回溪濺瀑,松石濺瀑,雲嶺飛泉,雨中瀑布,雪中瀑布,烟溪瀑布,遠水鳴榔,雲溪釣艇。

雜有 水村漁舍,凭高觀耨,平沙落雁,溪橋酒家,橋梁樵子,皆雜題也。

畫格拾遺

《早春晩烟》 驕陽初蒸,晨光欲動,曉山如翠,曉烟交碧,乍合乍離,或聚或散,變態不定,飄搖繚繞于叢林溪谷之間,曾莫知其涯際也。

《風雨水石》 猛風驟發,大雨斜傾,瀑布飛空,湍奔射石,噴玉濺玉,交相濺乱,不知其源流之遠近也。

《古木平林》 層巒群立,怪木斜欹,影浸寒水,根蟠石岸,輪[ ]万状,不可得而名也。  右上三圖乃丁听郭煕所畫,温縣宣王殿三壁畫也 

《烟生乱山》 生絹六幅,皆作平遠,亦人之所難。一障乱山,几数百里,烟嶂聯綿,矮林小宇,間見相映,看之令人意興無窮。此圖乃平遠之物也。

《朝陽樹梢》 素横長六尺許,作近山遠山,山之前后神宇佛廟,津渡橋梁,縷分脉剖,佳思麗景,不可殫言。 惟是于濃嵐積翠之間,以朱色而淺深之,自大山腰横抹,以旁達于向后平遠,林麓烟雲縹緲,一帶之上,朱緑相異,色之輕重,隱没相得,畫出山中一番曉意,可謂奇作也。

《西山走馬圖》 先子作衡州時作此以付思。其山作秋意, 于深山中数人驟馬出谷口,内人墜下,人馬不大而神気如生, 先子指之曰:躁進者如此。 自此而下,得一長板橋,有皂帻[白七][巾責]数人,乘款段而来者, 先子指之曰:恬退者如此。 又于峭壁之隈、青林之蔭,半出一野艇。艇中蓬庵,庵中酒控書帙,庵前露頂坦腹一人,若仰看白雲,俯听流水,冥搜遐想之象。舟側一夫理楫, 先子指之曰:斯則又高矣。

《一望松》 先子以二尺余小絹,作一老人倚松岩前,在一大松下,自此后作無数松,大小相聯,轉嶺下澗,几十百松,一望不断。平未嘗如此布署, 此物爲文[水路]公寿意,取公子子孫孫,聯綿公相之義,[水路]公大喜。

Metadata

Author - people

Tags - ,

Timeline - (year)

Page Creator - X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