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Administration, analysis and assumption: Some aspects of validity / Yorke(1985)

Citation - Yorke, D. M. (1985). Administration, analysis and assumption: Some aspects of validity. In N. Beail (Ed.), Repertory grid technnique and personal constructs: Applications in clinical & educational settings (pp. 383-398). London: Croom Helm.

Keyword - repertory grid technique

Tags - repertory grid technique, methodology, validity

效度 / Validity

討論特定情境所取得的repertory grid分析,其效度問題。

Cronbach and Meehl (1955) 透過四個方法建構心理測驗的效度。雖然repertroy grid不同於心理測驗,但是仍然提供一個方便的討論觀點:

  1. predictive validity 預測效度
    透過未來成效檢驗
  2. concurrent validity 一致效度
    透過與另一個相關的研究來檢驗
  3. content validity 內容效度
    透過在研究所進行的實地示範來檢驗
  4. construct validity 建構效度
    which refers to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test can be taken as a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a particular attribute or quality.
    表示研究的延伸可以被當作特定屬性或品質的測量工具

Kelly 認為效度是「測驗能告訴我們自己知道了什麼的能力」。這等於是以一致性定義效度,即repertory grid所產生的結果符合被測量的人格或是屬性。Kelly也從「有用性」來評判測驗是否有效,這隱含了對可預測性的需求;但是repertory grid解釋能力也是有用的,因此效度的概念會傾向一致性。

repertory 的語詞內容難以推論到母群。因此無法聲稱其內容效度。

雖然repertroy grid似乎只能了解受訪者所知道的,但是Frasella and Adam (1966)對縱火犯的研究,似乎有效的解釋了一些受訪者本身也不知道的事情。

Cronbach and Meehl 所討論的效度分類是基於心理測驗的目的。Grid在與受訪者回應中取得的構念的潛力,由這個角度來檢視的效度似乎更細微、更重要。因此這涉及到資料收集與分析的技術面向:包括對方格脈絡的定義,元素與構念的抽樣,架構(construct)的本質,與方格陣列建立起來的方法。

研究情境設定 / Grid context

元素 / Elements

構念 / Constructs

填入方格陣列 / Completing the grid matrix

分析 /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