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如來 - tathā-gata (梵)

[異譯] 多陀阿伽陀; 怛他揭多

[梵]語釋: tathā-gata

詞源,原始意義

根據印順的解釋,如來一詞的原義,是釋迦牟尼對人自我本體的一種看法,與對人是由何來、往何而去此一問題的回答,因此,原本「如來/如去」的原義,是指「自我」的體認:

在釋尊當時的印度宗教界,對於眾生的從生前到死後,從前生到後世,都認為有一生命主體;這一生命自體,一般稱之為我a^tman。「我」從前世來,又到後世去,在生死中來來去去,生命自體卻是如是如是,沒有變異。如如不變,卻又隨緣而來去,所以也稱「我」為「如來」,也可以說「如去」。「十四置難」,是釋尊時代,一般宗教界所歡喜論究的十四個問題。這些難問,釋尊一概置而不答,以不加答覆來答覆他們。「十四置難」中,就有如去,如不去,如亦去亦不去,如非去非不去──四問。十四置難,即十四無記。[印順‧如來藏之研究,頁13-14]

衍生意義

字彙關係

上位詞

  1. 佛的十種稱號之一。十號:如來,應供(應人天之供養),正遍知(正遍知一切之法),明行足(三明之行具足),善逝(死的好, 行八正道而入涅槃),世間解(能解世間之有情非情事),無上士(在一切眾生中無上),調御丈夫(能以語言調御丈夫使入善道),天人師(為人及天之導師),佛世尊(為世尊重之覺者)。

同義詞

  1. 如來為十號的最前者,佛為最後者,如來與佛,一般也可以通用。如釋迦佛S/a^kya即釋迦如來,然燈佛Di^pam!kara即然燈如來 ;如來界即佛界,如來藏即佛藏。如來與佛,是世尊德號中最一般的。[印順‧如來藏之研究,頁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