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eacher's implicit model of how children learn / Parsons, Graham & Honess (1983)== **Citation -** Parsons, J. M., Graham, N., & Honess, T. (1983). A teacher's implicit model of how children learn.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9(1), 91-101 **Keyword -** [[:repertory grid technique]], [[case study]], **Tags -** [[tag>repertory grid technigue]], [[tag>case study]], [[tag>cognition]], [[tag>learning]] == Teacher's model of how children learn == 此假定了解教師對於兒童如何學習的「內隱模式」知識,能協助教學的實務訓練。此假定的理論依據來自於Schutz(1971)的研究。Schutz認為教師的教學能力來自於透過建立許多“食譜式的“知識結構,以幫助教學決策。 理論基礎:跳過 === 研究方法 === 由小學教師C女士,45歲,已婚,15年教學經驗。在他的小學班上學生年紀約8-9歲。 隨機從C教師的班上選出14位學生,使用這14位學生的照片,以[[:repertory grid technique]]的triad比較,以進行構念資料收集。這些構念是關於孩童如何學習的方式,因此研究者要C女士從這任三個選出的學生照片中,比較出有哪兩個人的學習方法是一樣的,而另一個人與那兩個人是不同的。這個區分顯示出一個相似性,與一個相異性;這兩者合在一起就是一個構念。 研究者重複此一構念收集的程序,一直到沒有新的構念為止。此時一共有17組構念。 ^ Mrs. C 所建立的17組構念 ^ | 積極的 - 不積極的 | | 嘗試的 - 不嘗試的 | | 好爭的 - 不好爭的 | | 記住概念的 - 不記住概念的 | | 不懂時會著急 - 不懂時不會著急 | | 有知識的 - 沒有知識的 | | 容易領會的 - 不容易領會的 | | 能透過書寫整理想法 - 不能透過書寫整理想法 | | 獨立的學習 - 依賴的學習 | | 記憶力佳 - 記憶力差 | | 喜歡發現 - 喜歡教學 | | 能自己具體化概念 - 具體化時需要協助 | | 能處理不確定性 - 對不確定性處理差 | | 專注 - 不專注 | | 能轉換概念 - 不能轉換概念 | | 能根據邏輯發展 - 不能根據邏輯發展 | | 犯錯時不焦慮 - 犯錯時焦慮 | 完成構念後,研究者要求C女士位每個學生在這些構念中,填入七點評量的分數(-3到+3)。 repertroy grid analysis 可提供了解受測者關於孩童如何學習觀念的基礎。而這個模式將在後續的實地研究中,透過一個學期的參與觀察,進行修改與檢驗。一個學期中,研究者一共參與了十二堂課程的進行,其中八堂同時有錄影,另四堂有錄音。